8000余名在职党员到基层服务
——看“奎城先锋”如何做“爱心杠杆”
每周五,奎屯市各街道办事处社区“红流涌动”,你没看错,他们就是身穿着“红马甲”的在职党员,正在开展卫生整治、送法律讲政策、解难事办好事等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心温暖着小城……
今年以来,为破解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难、考核管理难的问题,奎屯市委组织部创新具有注册签到、任务发布、积分考核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奎城先锋”微信小程序,8000多名在职党员积极融入社区服务,主动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奎屯市委组织部鼓励每名在职党员每月利用主题党日、节假日主动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活动。“奎城先锋”对各单位在职党员注册人数、报到开展活动积分情况进行排名,营造了各单位在职党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各单位党组织的引导下,全市8216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发挥作用,带动了12560名群众加入志愿者服务队。
“以前虽然也要求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但效果不太好,自今年用上‘奎城先锋’微信小程序之后,在职党员到我们社区报到的人数增加到300多人。”6月19日奎屯市团结街金桥里社区党支部书记田小强说。
“我利用工作优势,在‘奎城先锋’领取了为市民夜校授课的任务,为大家解读最新医保政策,现场给大家答疑解惑,不仅给居民普及了医保知识,还能赚到积分。”市医疗保障局干部邓蓓蓓开心地说。
今年以来,乌孙社区党支部通过入户走访向居民征集关于市民夜校的意见建议后,针对性地开设医保政策解读、法律宣讲、健康讲座等相关课程,通过“奎城先锋”发布“征集市民夜校老师”任务,25名来自市医疗保障局、法院等单位的党员干部主动领取任务,结合群众需求进行授课。
全市41个社区围绕开展先锋、宣讲、文体三大行动、点亮居民“微心愿”、周一升国旗仪式、市民夜校等工作,通过“奎城先锋”向全市党员志愿者发布任务,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社区赋予每项任务10—40不等的积分,志愿者主动认领实施可获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话费、流量、糕点、电影票、各类培训课等物品和服务。目前,已经吸纳中国电信、移动、各类餐饮、影视公司、百货店、个人技能服务等68家企业、商铺加入积分兑换服务项目,已有261人进行积分兑换。
“我以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很少,自从加入‘奎城先锋’志愿者服务队后,发现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还可以攒积分兑换商品和服务。今年以来,我积了3000多分,兑换了5张电影票和20G网络流量。现在只要社区一发布任务,我都会第一时间参加。”奎屯泽惠果蔬有限公司职工梁明辉高兴地说。
积分兑换商品和服务活动充分调动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如今“奎城先锋”已成为在职党员做实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拉近党群关系的纽带。
“周一升国旗仪式、周五环境整治日,我都积极参加,还认领了社区发布的维护修理的志愿服务任务。现在已经积了1400多分,全市排名245名。”奎屯市医疗保障局党员王权新说。
在“奎城先锋”大数据后台,对8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情况、开展活动情况、活动开展时间等基本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实行每日滚动排名、每月红黑榜亮相、每年积分兑换奖励的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提高考核的精准率,将个人积分排行榜前10名的党员志愿者评选为“先锋之星”,进行年度表彰,对单位党组织积分排行榜前三名的服务团队通报表扬。
如今,广大党员干部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能特点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伊犁州奎屯医院103名医务工作者走进社区为9302名居民免费义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26场次。法院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进一步增强居民的维权意识。教育局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假期在社区开展假期小课堂,让800余名学生度过既充实又丰富的假期生活。
全市45个社区(村)通过“奎城先锋”发布任务2680余条,单位(部门)、社区、公益组织等共251个单位组织7290人注册加入了45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主动认领并完成任务5803个,50万余人次参加认领开展清理街巷垃圾、维修硬化街巷道路等环境整治活动150余场次,组织开展义务劳动、修理维修、法律咨询、义诊送药等公益活动89次,服务居民3500余人次,为居民办理各类事项500余件。如今,“奎城先锋”已成为撬动党员和党组织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奉献爱心、服务群众、传播正能量的一个“爱心杠杆”,温暖着这座城市。
通讯员 马进 卢征强